欢迎书友访问七霞楼

登陆 / 用户注册 / 我的书架 / 阅读记录

七霞楼

纸上谈兵

作品:恶役大小姐今天训狗了吗  |  分类:其他小说  |  作者:许稚拙

    大雨是从夜半开始下的,直至破晓时分雨势越发庞大,谢春庭一夜都未曾睡好,昏暗雨幕中他从睡梦惊醒,只听见禁院大门被人砰砰拍响。

    如此匆忙且不加掩饰。

    他皱眉穿上外衣,撑起竹伞打开大门。

    来人一身蓑衣跪在地上,雨水肆意打落,脸色惊惶:“殿下,晨间江淮刺史急报,称堤坝溃决,大水淹没郡城十数,隐有蔓延之势,事态紧急,公子催我急速来报。”

    水患。

    竟然是水患。

    谢春庭抬头看向伞外密密麻麻雨线,连绵不绝,洒落的雨珠溅在他脸庞上。

    他神色转换,沉默片刻后道:“告诉宁公子,这是个机会。”

    比原本耐心筹谋更适合的机会。

    成与否,就在这一击了。

    当真是巧。

    谢春庭坐在桌前看向窗外,雨势依旧未减,整座禁院都被淹没在暴雨中。

    虽然盛夏时节总是多雨,前些年也爆发过水灾,但像此次这般严重的属实少见。江淮地带形式恐怕不容乐观,除却治水外,水患之后的流民、瘟疫、赈灾等事宜亦不容小觑。

    不过,焉知不是天罚。

    他讥讽地勾起嘴角。

    茫茫雨线中,谢春庭提起笔,墨汁滴落在绢纸上,下笔如刀,狂草恣肆,顷刻写就一篇治水策论。

    下一刻,他毫不犹豫抬手撕去,碎屑满地。

    未见实际灾患,只道纸上谈兵。

    当年太傅曾授他《河渠书》《水经注》《河防通议》等典籍,铄金日光中,身材清瘦的太子太傅看着他认真道:“殿下可知,这些书册不过是纸上谈兵。”①

    “若真要治水,必得亲赴水患之地,观地形地貌,察堤坝位置,再行疏浚河道、开凿水渠之事。”

    “非如此,不过安坐庙堂,旁观灾民挣扎罢了。”

    谢春庭端坐良久,神色隐在昏暗光线中,叫人难以分辨。

    大雨滂沱中,他站起身,往西间走去。

    去江淮之前,他还没忘记有句话要说。

    西间无声无息,奚叶躺在榻上,闭着双目,呼吸平缓,面色红润,乖巧温顺。

    谢春庭居高临下看着她。

    还真是看不出来,那么恶毒的蛇蝎女子睡着居然是这样一副乖顺可欺的面孔。

    他忍不住凑近,恶劣地捏住她的脸颊,语调带着恐吓:“喂,醒醒!”

    成婚短短时日以来,每每总是她瞧着他或昏睡或狼狈的模样,如今角色颠倒,也有这一天。

    谢春庭手下忍不住用力,捏得奚叶白皙脸庞都带了一抹红,可她还是兀自沉睡着,丝毫未见转醒迹象。

    他目光不善,扫过她一动不动的睫羽。

    哈!

    别是昨日戏耍他后自知理亏,在这装睡吧。

    他俯身靠得更近,紧盯着奚叶闭着的眼睛,眼珠安然平和,丝毫未曾移动过。

    难道真的睡着?

    嘁。回来再说也一样。

    他站直身子,轻蔑一笑,到那时,希望她还能对他说出“活该”之类的诛心之语。

    他,很期待。

    谢春庭大迈步而去。

    衣摆裹着风声水汽吹荡,在长廊烈烈如歌。

    他突然停住脚步。

    不,不对,她不是在昏睡。

    谢春庭猛地转头。

    那分明是梦魇之症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大朝会上。

    大臣们执着笏板站定,眼神皆沉沉。

    清早快马从上京东门直入宫城,撞碎了所有人的美梦。

    江淮居然爆发了百年难遇的大水患,据刺史急报,眼下水势已经淹没了十数郡县,若再不想办法,恐怕江淮整片土地都会化为汪洋,届时流民游荡,不知会造成何等后果。

    有胆大的朝臣偷偷抬眼瞄了下金漆龙座上的帝王,果见建德帝面色冷沉,大为不妙。

    他缩了缩身子,治水可同他礼部无甚关系,但愿这燎原大火不要烧到他身上。

    朝会气氛沉闷,大臣们交头接耳就是不肯直言,建德帝环视一圈,见往日梗着脖子同他吵架的大臣此时都缩着脖子状如鹌鹑,内心冷哼一声,心道倒是拿出往日气势啊,祸难临头了知道往后缩了。

    但僵持着也不是办法,建德帝皱起眉,缓缓开口:“江淮水患一事,诸位爱卿可有法子能解?”

    水患这种大灾,前朝乃至历朝历代,无非筑堤坝、引水渠之法,后开国库赈粮赈灾,安抚灾民,重建房舍。

    眼下,建德帝只是在等一个能站出来接过重任的人。

    沉寂中,有一红袍官员手持笏板出列,“扑通”一声跪下,高喊道:“请陛下下罪己诏!告太庙,许中外上封事,言朝政得失!”②

    满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冷寂,连先前的细察之语都不得闻。

    在这寂静气氛中,上座的帝王突兀笑了一声,他俯视着跪得笔直一脸刚直不阿的右都御史蒋林城,微眯起眼:“依爱卿之见,这水患原是朕治下不善,故而天道降灾于国祚吗?”

    蒋御史脊背挺直,抓着笏板的手发抖,但仍强作镇定,上朝前他曾听到奚大人与同僚议论说要在大朝会上请陛下下罪己诏,将水患之灾掩饰为天罚,可平息民心不定。

    但蒋林城等了许久也没见奚大人出列,他只觉着这是个难得的机会,奚大人不说更好,那就由他来说。毕竟他蒋林城勤勤恳恳在监察院经营数年,怎么也不该被这个昔日的无名小官压一头。

    只是陛下的反应怎么似乎有些不对劲?

    眼下,他只能硬着头皮接着道:“陛下屠戮士族,罔顾百姓安宁,许为天罚。”

    好,好!

    建德帝嘴角一丝冷笑。这就是他的好大臣,天灾人祸一出,不察防事之过,不辨臣下之失,只一心要他下罪己诏。

    下了罪己诏,来日史书昭昭,做错的都是他这个不仁不善的君王,他们这些臣子倒都博了个死谏的美名。

    哦,且这臣子还是御史大人,将来史书记载中,必当青史留名,赢得后世赞叹。

    屠戮士族、罔顾百姓安宁?

    什么都要怪他这个当皇帝的?

    建德帝眼神愤怒,是他让江淮有水患的吗?是他让陇西李氏骄横霸道蔑视皇权的吗?

    当初暗卫调查送来书信,说的可是陇西李氏金库比他这个皇帝还奢靡呢!

    可惜眼下不能罚这该死的蒋林城,不然朝臣到时候又有怪话要说,他们早就对当初屠戮李氏一族之事大为胆寒,生怕哪天轮到自家。

    建德帝眼神冷淡,轻描淡写道:“朕自会下罪己诏,不过爱卿们还是先想一想水患之事该如何吧。”

    蒋林城灰溜溜地回到了朝臣行列中,满头大汗,眼神死死盯着前方端正站立的奚清正。

    被这竖子耍了一道!可恨,可恨!

    经过刚刚一闹,满殿大臣更是眼观鼻鼻观心,不发一言。

    水患都逼得江淮刺史连夜急报撞宫门了,可见这绝不是往常的夏季暴雨,现在站出来可不就是接了个烫手山芋。治水经论人人自然都能作得,但实操和纸上谈兵能一样么?

    滴漏一刻一刻走过,寂静中,一道清雅的嗓音响起:“陛下,臣有本奏。”

    文武百官顺着声音望去,身穿青袍官服的翰林洒然跪地,不卑不亢执着笏板直视帝王,姿态轻松随意,宛如美玉打磨,令人见之如沐春风。

    新科状元郎,宁氏四子,宁池意。

    宁氏三代翰林,家族规矩严苛,宁氏之子皆品行出众,固守清名。

    他肯在这种时刻站出来说话,倒也不意外。

    建德帝看着这个由自己在三月廷试中亲自点出的六品翰林,挑高眉毛:“不知爱卿有何高见?”

    说实话,建德帝并未抱多大希望,这个新科状元的长相比他的才华更为出众,听说在上京也颇有美名,原本他就想将其点为探花,但见文章做得精妙,还是定为了状元。

    留在翰林院这些时日,行事也十分低调,并未见状元郎有何针砭时事之高明策论。

    难道他要去治理江淮水患?不好吧,到时上京闺秀可不得哭碎一地芳心,但他要是提了,自己答应还是不答应呢?

    建德帝走着神,只听宁翰林朗声道:“臣昔日于国子监求学,太子太傅授书,曾引《水经注》‘定水又东,注于黑水,乱流东南,入于河’所载,为臣等解水灾之祸。”③

    “太傅所授,已然高见,令臣叹服。”

    “然,国子监求学亦有天皇贵胄,闻得太傅所言,大有不赞同之意,两人当堂辩论,句句珠玑,臣当日未觉,如今恍然大悟,所为定水乱流东南,恰验今日江淮水患。”

    少年郎嗓音清越,如今不疾不徐说来,如大珠小珠落玉盘,闻者心绪沉静,只觉春风拂面,心情愉悦。

    建德帝也听得入了神,闻言点点头,看向挺拔跪直的俊俏少年郎,正要开口询问当日太子太傅是与哪位天皇贵胄辩论,忽地噤声。

    太子太傅。建德帝打了个机灵,总算想起来哪里不对劲,他一开始不想将这个秀美少年郎点为状元,除却宁池意容貌过于出色外,还因为他是三子的至交好友。

    但已经来不及了,清雅少年微微一笑,嗓音如清泉撞击玉石,叮叮脆响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当日耳闻之论,乃太子太傅与三殿下所议。”

    “昔日策论,三殿下曾有举,若地势平缓,当疏导为主。另有多重举措,疏导之下何为,赈灾何为,防疫何为,皆大有成效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儿,状元郎赧然一笑,竟道:“可叹臣那时贪看窗外莺蝶,一时未察,如今多有不记得,着实可惜。”

    朝臣们嗡嗡议论开来。

    勤学苦读的状元郎贪看莺蝶飞舞,建德帝眼角一抽,还真是,让人无语凝噎。

    但他如此坦坦荡荡,建德帝也不好说什么。

    况且少年郎至情至性,自己前途不可限量依旧不忘昔日旧友,还是比忘恩负义之辈好得多。

    建德帝眼神扫过战战兢兢的右都御史蒋林城,一脸厌恶,移开了视线。

    他缓缓开口:“既如此,爱卿以为该当何论?”

    太子太傅三年前就告老归乡,如今年事已高,不知神智还清醒否,此外山高路远,请他来上京恐怕也来不及,水患治理可拖不得。

    而且没听状元郎方才所言,太傅的话可是被三子驳斥了个遍的,建德帝无言。

    身姿如青柳挺拔的翰林俯身叩拜:“臣,请三殿下赴朝议。”

    帝王眼神落在他身上,片刻后道:“准奏。”

    宁池意握着笏板回到朝官行列中,眼神明亮,丝毫不在乎左右投过来的窥探视线,嘴角含笑。

    他没说谎啊,他本来就记不清了。

    还是请殿下亲自来说更好。

    宁池意从容一笑。

    建德帝身后的肖福抬起干瘪的眼皮看一眼殿中的眉清目秀少年,又迅速收回眼神,如老僧入定。

    看吧,他早就说了,三殿下有这么个少年至交相助,怎会长久坐以待毙。

    伴随着金吾卫银枪击地呼喊“威武”声起,含元殿外迈入一道人影,墨发垂下,轻裾鹤姿,一如往日气质卓然,身形瘦削挺拔,孤高如峭壁青松。

    三皇子!

    大臣们目光不由自主追随着那一抹挺拔的身影,心神震荡。

    天也,被圈禁半年之久的三皇子竟然真的出现了!

    谢春庭缓慢迈向大殿中央,一掀衣袍,直直跪倒,眼神垂落,以大礼俯拜:“儿臣拜见父皇。”

    建德帝不辨喜怒的声音在头顶响起:“宁翰林言道从前你曾与太子太傅辩《水经注》,其中定水乱流汇入东南,与今朝江淮水患颇有相似。翰林说当日在国子监听了你的策论,颇感成效。此事可为真?”

    谢春庭攥紧拳头,缓缓抬起头,声音稳稳:“是,儿臣对东南水流确有研究。”

    他语调沉稳,眼神如寒星:“除策论外,儿臣愿亲赴江淮,代陛下行安抚使之责,兼赈灾、开仓放粮之务,请陛下允准。”

    朝臣这下可不只是惊讶,完全是愕然了。

    天皇贵胄亲自去水患之地,这,当真吗?

    虽然说三皇子被废黜了,但念及他的望族出身、他从小到大的教养经历,在座的大臣都有些站不住了,只觉脑袋昏昏。

    那,那可是水患啊,大水淹没郡城,浩荡不可阻,管你是皇子还是平民,一律一视同仁,涌涌而过。

    三皇子,不要命了吗?!

    建德帝沉默地看着自己这个三儿子,他眼神不闪不避,似坚定如磐石。

    好。你之灾祸,就由你来收拾。

    他翘起嘴角:“允。”

好书推荐:

友情链接:

儒学书屋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浏览屋 YY文轩 漫客文学 无忧书苑 草香文学 博弈书屋 旺仔书屋 巨浪阁 旺仔书屋 百文斋 替身受假死之后最新章节 百文斋 巨浪阁 那年花开1981